孩子停學月餘,每個媽媽在這段期間突然面臨多重角色扮演,廚師+導師+各科任老師+訓導主任+輔導老師+烘焙師+桌遊對手,人肉影印機,木工、水電工、基本的清潔人員,甚至還得兼當理髮師.......
三餐煮不停洗不完,今晚又是老狗變不出新把戲乏善可陳的晚餐,比較值得一提的,是那個番茄炒蛋。
我兒子不吃番茄,如果他心裡已經想好不喜歡某事(或喜歡某事),那種感覺就會跟浴室磁磚隙縫間的黴菌絲一樣,刷到天荒地老也無法清除。
他不喜歡吃番茄,我從不勉強,我沒有那種小孩一定都不能挑食的無謂堅持(可能因為媽媽比他更挑食🤣),所以平時我家不會有番茄入菜,反正他長大就會自己吃了,反正他營養很充足沒有番茄也還不至於會致命。
但今天為什麼會有番茄?
因為小孩前兩天跟我到超商,硬要買一盒綜合水果,我看見裡面有番茄,跟他說,家裡已經有水果,再多買這些是浪費,如果你還是堅持要買,可以,條件就是一定要把裡面的番茄吃掉。
結果當然是違背諾言留下番茄。
我想起某心理學家的親子對話指導,當下沒有針對他不遵守承諾給予指責跟數落,只是跟他說:「現在還不想吃嗎?那麻麻先幫你收起來喔。」,之後把番茄收在密封盒冰著,心中已經決定要拿來做番茄炒蛋。
等到今晚晚餐上桌,小孩看見番茄就開始自言自語碎念:「昂.....,給我這麼多番茄,我根本不喜歡番茄.......」
然後他突然想起什麼,跟我說:「麻麻,這是我吃剩的那些番茄嗎?」
「對呀!麻麻知道你心裡其實也不想浪費這些番茄的,對嗎?」
「嗯,對呀!」
「所以媽媽幫你想想辦法,番茄是免疫力大軍的好盟友,對身體實在太多好處了,沒有放很多,我知道你會儘量吃完它的。」
於是小孩半推半就,就把它吃掉了。
心理學家說,小孩其實都想遵守承諾,當我們用肯定的語氣,而非一昧責備,孩子就會呈現我們想要的那個正向的行為。
龜毛王吃光最不愛的番茄,👍🏻👍🏻👍🏻👍🏻👍🏻
記者老梁:其實媽媽也很不愛吃番茄,尤其被逼說番茄多營養為什麼不愛吃!?就更不喜歡了🤣,報導。